【广州日报】刚下手术台,又卷起袖管!中山一院发起献血爱心接力
3月12日下午,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组织疫情期间第二批无偿献血活动,661名医务人员踊跃参加,共献出鲜血143200毫升。一袋袋带着温度的血液,是医务人员献给患者的爱心,有些医生刚下手术台,手术服外面套上白大褂,便赶来献血。
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获悉,2月25日中山一院469名医务人员已献出104600毫升血液。这次,党员干部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,献血医务人员中有三分之一是党员,不少还是科室党支部书记、科主任等业务骨干,真正是“红心热血”。
据了解,疫情防控期间市民献血量随之下降,血液库存和临床用血紧张。“不能让缺血耽误了病人的救治!”成为中山一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心声,医院发出献血通知后,报名人数达1000多人,创历史新高。
中山一院副院长、国家“杰青”匡铭教授下手术后献血
每次献血都有这位名医的身影
中山一院泌尿外科主任、手术麻醉中心主任陈凌武教授,同时也是一名党支部书记,至今已参与献血十余次,献血总计近5000毫升。
“献血后一段时间就可以恢复到献血前的身体状态,而且还可以治病救人,何乐不为呢?”陈凌武表示,作为一名党员外科医生,献血抗疫也是在履行当初学医和入党时的誓言,同时为打赢疫情防控出一份力。
中山一院泌尿外科主任、手术麻醉中心党总支书记陈凌武教授献血
中山一院血管外科主任常光其教授是一名老党员,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虽没能上前线,但一直心系抗“疫”。
当医院工会发出义务献血的倡议后,他很快就报名了。“这次献血我很兴奋,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可以亲自为抗击疫情做一点贡献了。”常光其教授说道。
援藏干部、内科二支部书记王饶萍护长从2003年开始献血,她说:“我在血透中心工作,血液对患者来说是非常保贵的,今天我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,可以帮助到其他人,感到十分欣慰。”
手术曾遇缺血 “献血帮患者也是帮医生自己”
这次献血活动,重症医学科、呼吸与危重症的员工十分踊跃,有50多人参加,他们不仅在前线是主力军,在后方也踊跃行动。
无法到武汉前线战疫,就在后方守住“广州人的健康防线”!外科、麻醉、手术室等在内的多个术科科室180多名员工报名。
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获悉,此次献血,高知群体和医院青年人才纷纷主动报名。
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曾进胜教授、国家杰青匡铭教授、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王楚怀教授、医院引进人才林水滨研究员、广东省人才李梓伦副教授等20多名青年和高知人才参加了献血。
中山一院副院长、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曾进胜教授献血
中山一院康复医学科主任、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王楚怀教授献血
中山一院血管外科主任常光其教授献血
“我能深刻体会到临床用血对手术和急救患者的重要性,尤其是疫情期间临床用血不足,影响了部分患者的治疗。”放射治疗科王岩医生从1997年大学期间开始献血,至今已献出5000多毫升,曾获2011年广州市红会、2012年广州市政府献血积极分子荣誉。
莫承强医生曾支援太平洋岛国斐济,这次的献血活动他积极参与。
“在临床工作中用血紧张时有发生,尤其在疫情期间,因防疫需求用血量巨大,一些需血量大的手术基本不敢开展,这使患者的治疗很受影响。”莫承强医生说出献血的初衷。
原来,有一次,一位骶前巨大肿瘤侵犯输尿管的患者需要紧急手术,手术中出血1000毫升,由于当时用血短缺,莫承强医生只能边按压止血边等输血和备血,“虽然只是等了半小时,但在手术台上备受煎熬。”莫承强说,献血不仅为了患者,也能帮助医生自己。
前方战“疫”,后方献血,一袋袋滚烫的鲜血,一颗颗炽热的红心,他们用行动诠释大爱,以热血点燃生命。
广州日报全媒体全媒体文字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彭福祥 梁嘉韵 刘星亮
报道链接:https://www.gzdaily.cn/amucsite/pad/index.html#/detail/1195997?site4&columnID=400
2020-03-13